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與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宣布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比亞迪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以加速機器人技術、智能制造、自動駕駛及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EI)等領域的突破性研究。[詳情]
?跨越70天,航行超3萬公里!7月7日下午,比亞迪“深圳號”完成跨洋首航,凱旋深圳小漠國際物流港,成為深圳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出海里程碑。7月8日,“深圳號”將馬不停蹄裝載6818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駛往歐洲。下半年,隨著比亞迪宋Pro、宋Plus在深汕特別合作區量產,小漠港汽車出口有望迎來井噴。[詳情]
在江淮汽車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尊界超級工廠,超過1800臺智能機器人作業,實現沖壓、焊裝、涂裝、總裝車間全面自動化與數字化,借助自研算法及工業級監控機器人,對1500個關鍵點進行AI視覺檢測,對外觀微小瑕疵的檢測精度可達0.2毫米。[詳情]
近日,廣汽印尼智慧工廠在雅加達正式竣工并投產。這座融合綠色理念與智能制造的現代化“燈塔工廠”,不僅是廣汽集團深耕東南亞的重要里程碑,更標志著One GAC 2.0全球化戰略在印尼的全面落地,正式開啟廣汽“在印尼、為印尼”的新篇章。[詳情]
高可靠、高精度、高像素!納芯微汽車前燈照明解決方案——重磅新品三連發!
隨著智能汽車照明的持續演進,ADB(自適應遠光燈)正逐步成為整車照明系統的重要配置之一。為打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前燈控制系統,納芯微正式推出覆蓋前級升壓(Pre-Boost)、恒流驅動、矩陣控制三大核心環節的整套解決方案![詳情]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功率半導體作為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核心組件,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這場技術革新與市場變革的交織中,國產力量正逐步崛起,其中江蘇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晶科技”)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洞察力,成功打造出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功率芯片。[詳情]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產業創新成果呈現井噴之勢,多家新能源車企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從動力電池技術迭代到智能駕駛系統升級,從充電技術突破到跨界生態融合,一系列創新成果彰顯出中國汽車產業的蓬勃活力與發展潛力。[詳情]
本次論壇由英國48家集團和中國日報歐洲分社聯合主辦,兩國政治、金融、科技、教育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出席了此次活動。[詳情]
普華永道聯合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昨天共同發布《2025上海智能汽車發展白皮書》。[詳情]
南大團隊實現具有手性選擇性的光子晶體結構,可用于智能汽車和智慧工廠
近日,南京大學陸延青教授和寇君龍教授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基于光子晶體圓偏振態的多功能成像器,該器件能夠同時提供亮場成像和高分辨率的邊緣檢測兩種可切換功能。[詳情]
最具創新性的汽車科技和汽車行業的最新趨勢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汽車行業也將不斷變革和發展。我們期待著未來汽車科技帶來的更多驚喜和變革。[詳情]
8月交付量僅為4571輛,理想汽車慘遭“腰斬”,交出了不理想的成績,同比暴跌51.5%,環比大跌超50%。交付量僅略高于疫情嚴重時期的4月,可謂是再次遭遇滑鐵盧。在已公布交付量的新勢力品牌中,理想汽車也是唯一一家同比增速為負的車企。 [詳情]
短期看,比亞迪的前景是明朗的,蔚來的處境是困難的;長期看,低價進入市場會喪失后期調整的靈活性和主動權,高價進入市場能拉高市場的天花板。即便如此,兩者現在的選擇都是由其戰略思路和資本需求決定的,比亞迪要“現成的”,蔚來需要想象力支撐資本市場。 [詳情]
“經過我們的測量,和金牌司機相比,節油的上限只有7%。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的節油率到10%。請問一下,他到底在和誰比?”在2022年9月1日嬴徹科技舉辦以“實踐出真知”為主題的首屆科技日,贏徹科技CTO 楊睿剛對于節油率數據標準模糊不清的問題直言不諱。 [詳情]
1-9月中國汽車出口銷量榜:吉利、長安、長城邁入“十萬輛俱樂部”
前三季度,中國累計出口汽車211.7萬輛,不僅超過了去年全年數量,且超越德國,躍居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二,僅次于日本。 [詳情]